[摘要]历史上有哪些帝王御驾亲征成功?中国历史上,一共408个皇帝,真正御驾亲征,还成功了的,也不过一二十个。既然是说是“御驾亲征”,那么,打仗的时候,一定已经是皇帝了...
历史上有哪些帝王御驾亲征成功?
中国历史上,一共408个皇帝,真正御驾亲征,还成功了的,也不过一二十个。
既然是说是“御驾亲征”,那么,打仗的时候,一定已经是皇帝了。像刘裕和朱元璋这种,在帝王里打仗能力算是一流,但是登基之后就坐镇后方,再也没有亲征过的,自然不算。
既然是要“成功”,那么像杨广和朱祁镇这种因为亲征失败而大名鼎鼎的皇帝,自然也不列在其中。
如此一来,能满足“御驾亲征成功”这一苛刻条件的皇帝,并不多,而且这些皇帝通常名气都不小。
本文我们就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一下御驾亲征成功的皇帝们,并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为大家解释一下,御驾亲征的皇帝,通常都有哪些特点,一般来说,皇帝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御驾亲征。
一、御驾亲征成功的皇帝们
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一下,那些御驾亲征成功的皇帝们,以及他们取得的战果。
汉朝是一个武德充沛的朝代,但是真正御驾亲征过的皇帝,也就是刘邦和刘秀两人而已。
那些比较著名的皇帝,比如汉文帝刘恒,面对匈奴入侵,曾经想御驾亲征,却被大臣们劝回去了;汉武帝刘彻,则把打仗的事交给卫青、霍去病等名将,自己不曾率军亲征;汉宣帝刘询,更是自始至终坐镇长安。
刘邦登基之后,打过最著名的一仗,就是白登之围。他因轻敌冒进,率领先头部队进入了匈奴单于大军的包围,被困7天7天,从此开始了汉朝和亲匈奴、猥琐发育的进程。
但是,刘邦登基之后,也是打过胜仗的。西汉建立之后,异姓王几次造反,都是刘邦御驾亲征解决。
其中,英布造反的那一次,刘邦由于年老多病,并不想亲自出战,而是想让太子刘盈率军出征。
可是,刘盈只有15岁,且性格柔弱,从来没有去过军队。吕后一听这事,立刻跑到刘邦面前痛哭流涕,求刘邦收回成命。
刘邦叹口气,说:罢了罢了,就让我为你这混蛋小子再打一仗吧。
遂躺在马车上,带病亲征,解决了异姓王问题,并在打完仗回来之后病情加重,于第二年病逝。
刘秀的经典战役,比如“天降陨石”的昆阳之战,大多是发生在他登基之前。
公元25年,刘秀在鄗城登基,依然沿用“汉”的国号,建立东汉,随即打响统一的战役。他采用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方针,先后扫平关中、收取关东、平复陇西、攻略川蜀,一统华夏。
在这些战争之中,刘秀大多是派遣手下将领出击,他坐镇后方。但在与赤眉军决战的时候,刘秀亲率六军,亲临前线,对阵对方的十几万大军。
赤眉军已经人困马乏,又缺乏粮草,面对御驾亲征的刘秀,实在无心无力再战,遂向刘秀投降,并献上了传国玉玺和更始帝的宝剑。
此战之后,纵横十几年的赤眉军被刘秀打败,刘秀一统江山的趋势,已势不可挡。
南北朝,这个持续了169年的乱世,诞生了许多御驾亲征的帝王。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朝里最以能征善战著称、气吞万里如虎的宋武帝刘裕,从来没有以皇帝的身份御驾亲征过。他登基的时候,已经58岁了,把精力都放在内政上,并在登基后2年就去世了。
南北朝御驾亲征能获胜的皇帝,基本都是北朝的,北魏皇帝尤其多。而北魏皇帝御驾亲征的对象,大多数针对是他们北方的游牧民族,柔然,还有不少是针对南朝。
拓跋珪,是北魏的开国皇帝。他是代国世子拓跋寔的遗腹子,等他出生的时候,代国已经被前秦灭了。
拓跋珪15岁那年,在舅舅和其他拓跋族人的帮助下,即位为代王,恢复了代国基业,并在不久之后改国号为“魏”。
拓跋珪复国的时候,身边强敌环伺,虎视眈眈。拓跋珪南征北战,用了5年时间,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之后击败后燕,称雄华北,登基为帝。
拓跋珪登基之后,又亲率大军,和后秦交战,击败后秦来犯之敌,生擒40多名后秦官员与2万多士兵。
不过,拓跋珪还没来得及乘胜追击,就因北边柔然犯边而提前退兵,之后很快遇刺而亡。
拓跋嗣作为北魏第二个皇帝,18岁登基,在位时间仅14年,却是北魏一个承前启后的皇帝,巩固了父亲拓跋珪的统治,拓土三百多里,为儿子拓跋焘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拓跋嗣在位期间的战争,大多是御驾亲征。
北面的柔然入侵时,拓跋嗣原本是派将领迎战的,无奈将领打了个大败仗,还被柔然围困。19岁的拓跋焘,只好御驾亲征,第一次登上战场,就大获全胜。
两次亲征柔然胜利,把北魏的领土拓展到和东晋接壤之后,拓跋焘开始南征,和南朝的刘宋交战,并亲自指挥作战,渡过黄河,打下虎牢关。
这场战役,号称南北朝时期的第一次南北战争,北魏大获全胜,得到了大片的领土。
然而,拓跋嗣由于征战辛苦,旧病复发,于同年年底,英年早逝,年仅32岁。
拓跋嗣去世之后,他16岁的长子登基,也就是后来一统北方的拓跋焘。
和爷爷、父亲一样,拓跋焘也是大部分的战争,都是御驾亲征。他一生之中,南征北战,先后扫灭胡夏、西凉、北凉、燕国诸国,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多年来的乱局。
随后,他把目光投向了南方。
此时南朝的皇帝,是刘宋的第3任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刘宋在他的治理之下,经济繁荣,生活安定,史称“元嘉之治”。志得意满的刘义隆,萌生了再创“封狼居胥”壮举的念头,下令北伐。
拓跋焘亲自率军,击败了刘宋的北伐军,一路打到了长江边上,成为少数民族第一个饮马长江的皇帝,与刘宋首都建康隔江相望。
不过,拓跋焘并没有打过长江。北方人不适应南方气候,军队缺粮,疫病爆发,在这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拓跋焘最终选择了退兵,刘宋逃过一劫。
在北魏的历史上,拓跋濬算是个小透明皇帝。他13岁登基,26岁去世,在位期间,主要经历都在平息内乱和休养生息上了。
不过,拓跋濬依然有着御驾亲征胜利的经历。
他在19岁那年,亲率10万骑兵、15万战车,北伐柔然,旌旗千里,大获全胜,刻石记功而归。
拓跋弘只活了23岁,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和嫡母冯太后争权,并为了把冯太后逼回后宫,不惜退位,传位给5岁的儿子拓跋宏,让冯太后当太皇太后去。
至于传位之后谁掌权嘛,横竖不是话都说不利索的小皇帝。于是,太上皇拓跋弘“勉为其难”,继续执掌朝政大权。
北边的柔然来犯,自然也是太上皇亲自披上戎装,御驾亲征,大胜而归。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后来改名元宏,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仰慕汉文化,推行汉化改革。这件事还写上了教科书。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他推行汉化,是想做真正的华夏之主,让北魏成为大一统王朝。
元宏在迁都洛阳之后,3次御驾亲征,进攻南朝。这是北魏30年来,对南朝最大的胜利,也是最大的一次领土拓张。
然而,元宏在最后一次亲征之时,已经病入膏肓。由于前线将领不给力,被南朝军队围困,元宏只好抱病出征,并在胜利之后,病逝军中,年仅33岁。
这也是北魏最后一个御驾亲征的皇帝。在元宏之前,北魏的每一个皇帝,除了在位不到一年的2人,全都有过御驾亲征的经历,并全部取胜。
而自从元宏汉化改革,迁都洛阳,改姓为“元”,后边的皇帝,就突然变得柔弱起来,再也没有上过战场。
宇文邕本来有机会结束南北朝的乱世的。他去世的时候,统一的对手,只剩下羸弱的南陈和西梁了。
在此之前,宇文邕已经御驾亲征,灭了北齐,并亲自率军进入北齐都城邺城。
然而,就在宇文邕御驾亲征突厥的路上,突然病倒,随即返回长安,英年早逝。于是,一统南北的大业,要等到隋文帝杨坚来完成了。
唐和宋比起来,唐朝武德充沛,而宋朝羸弱。
然而,唐朝的皇帝基本是坐镇后方指挥,真正御驾亲征的,唯有李世民一人而已。
而宋朝的皇帝,赵匡胤、赵光义都御驾亲征过,就连宋真宗赵恒,也被臣子逼着上了战场,打了场平局。
不过,本文只说御驾亲征胜利的皇帝,就不提赵恒的二三事了。
李世民,是唐朝开国的第一功臣,唐朝的半壁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的。然而,这些都是在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打下的,他登基之后,就只亲征过一次了。
642年,李世民亲率大军,出征高句丽,连下10城,杀敌5万,俘虏7万。不过,由于战略失误,军中缺粮,加上在天寒地冻里对安市久攻不下,被迫退军。
这一仗,打赢了,又没完全赢,让李世民相当郁闷。
不过,多年之后,李世民的儿子李治灭亡高句丽,为父亲出了这口恶气。
柴荣不是唐朝的皇帝,也不是宋朝的皇帝,而是五代十国之一后周的第二任皇帝。不过如果没有柴荣,就没有宋朝,因此也把他放在这里说一说。
柴荣刚刚登基,北汉就趁着国丧来犯。柴荣力排众议,御驾亲征。初期,战事发展并不顺利,后周一度落入下风,柴荣亲冒矢石,前线督战,最终扭转战局,大获全胜。
此后,柴荣吸取此战的教训,整顿禁军,打造了一支精锐之师,并制定“先南后北”的战略,决意一统天下。
之后,柴荣3次亲征南唐,夺得大片领土,逼得南唐皇帝去除帝号,自称“江南国主”。没了后顾之忧后,又回师北上,连壳燕云十六州的三州三县。
正当柴荣准备乘胜追击,夺取燕云十六州的核心地带——幽州——之际,突然病倒,无奈班师回朝,并很快病逝。
柴荣去世之后,他的下属赵匡胤黄袍加身,篡位夺权,建立宋朝。之后,赵匡胤就开启了亲征之路,试图收回燕云十六州,一统天下。
赵匡胤登基之后,灭后蜀、南汉、南唐,都没有亲自领军。唯有出击北汉的时候,3次御驾亲征,都无功而返,不算亲征成功。
赵匡胤和赵光义哥俩,真正御驾亲征并取得成功的,居然是有着“高粱河车神”之称的赵光义。他继承兄长遗志,调遣超过10万兵马亲征北汉,最终灭亡了北汉,统一中原。
接着,志得意满的赵光义,再次御驾亲征,意在夺回燕云十六州。一开始,赵光义的大军势如破竹,连连告捷,却在高粱河惨败于辽军,赵光义腿部中箭,坐着驴车逃走,喜提“高粱河车神”称号。
之后,赵光义外战的势头便截然而止。又经过几次失败之后,他无奈地把精力转移到了内政上。
明清皇帝御驾亲征的故事,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电视上也演过多次,这里就简单提一提,不做深入讲解了。
当然,著名的明英宗土木堡之战,是惨败而不是胜利,就不在此列了。
朱棣五征漠北,前2次的战果比较显著,后3次基本上等同于大型军事旅游,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战果。不过成功地震慑住了蒙古各部,保明朝边境十余年太平。
明宣宗两次御驾亲征,一次是叔叔朱高煦造反,他亲临城下,兵不血刃地解决了这件事;还有一次是在巡边途中,恰逢兀良哈犯边,朱瞻基亲率精骑3000人出击,大胜而归,他本人也在战场上亲手杀死3个敌人。
朱厚照虽然胡闹,打仗也是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出征,但他真的打赢过。在蒙古小王子犯边的时候,朱厚照避开文官,御驾亲征,大战几天几夜之后,击退了敌军,明朝的边境也安稳了一段时间。
皇太极登基称帝之后,继续御驾亲征,占领了明朝关外除宁远外全部城镇。虽然终皇太极一生,没有进入山海关,但也为后来清军入关奠定了基础。
康熙三征噶尔丹,都是御驾亲征,将喀尔喀蒙古并入清朝版图,并为乾隆最终平定准噶尔奠定了基础。
二、什么样的皇帝会御驾亲征
细看这些御驾亲征的皇帝,我们会发现,他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开国皇帝,御驾亲征打天下,这是理所当然。也有些非开国皇帝,遇事也自己上的,但是基本上都是王朝前期的皇帝。越到后期,皇帝就越是锁在深宫,莫说御驾亲征,可能连自己的军队,都没见过几次。
北魏算是御驾亲征的皇帝最多的王朝了,前8个皇帝,除了2个在混乱时期在位不足1年的皇帝外,全都御驾亲征过,并取得胜利。然而,从第9个皇帝开始,就躲在深宫,没再亲临前线了。
唯一的例外是朱厚照这个奇葩。他性格飞扬跳脱,在宫里闲不住,想方设法往宫外跑,打仗,也算是他游戏人间的一部分。
这大约是开国初期的皇帝,还比较武德充沛,到了后期,养于深宫,就和军队越来越疏远,越来越吃不了行军打仗的苦,也没有前线指挥作战的能力了。
大一统王朝,御驾亲征的皇帝,并不多。两汉400年,只有刘邦和刘秀和两个这开国皇帝在当上皇帝之后亲征过,隋朝只有杨广三征高句丽,没有打赢,唐朝只有李世民,清朝除了尚未大一统时期的皇太极,就只有康熙御驾亲征过。
唯有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御驾亲征的皇帝人数,可以说是鹤立鸡群,居然有朱棣、朱瞻基、朱祁镇、朱厚照4个皇帝亲征过——当然,有人没打赢。
而乱世之中的皇帝,像南北朝,五代十国,御驾亲征的皇帝就相当多了。光北魏一朝,就贡献了6个。
这大概是因为,大一统时期,很少需要皇帝冒险亲征。而乱世之中,皇帝作为大老板,不能亲征,就难以服众,也难以扩张。
三、在什么情况下皇帝会御驾亲征
皇帝也不是不管什么战争,都要御驾亲征的。从古至今,农民起义,就没见一个皇帝御驾亲征过——他们大约也拉不下这个脸,不好意思攻打这些被自己逼反的普通百姓。
皇帝御驾亲征,一般是如下3种情况:
开国皇帝,马上打天下,这是最常见的御驾亲征。
刘秀、拓跋珪、赵匡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柴荣和赵光义,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他们的前任尚未完成开国重任,因此他们的御驾亲征,也是属于打天下性质。
不过,也有不少皇帝,本身军事素质很高,但是登基之后,为了稳妥起见,也不再亲临前线,而是坐镇后方,把打仗的事交给手下将领。
刘裕、朱元璋,都是如此。
外敌入侵,皇帝御驾亲征,这也是常见的场景。北魏6个御驾亲征的皇帝,大部分都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的入侵而亲征的。
朱棣和康熙,也都是为了边境安宁出征。
内部战争,像农民起义,皇帝是拉不下脸亲征的。但是如果是宗室叛乱,或者异姓王作妖,皇帝也经常亲自镇压。
刘邦亲征各异姓王,朱瞻基亲自平定汉王朱高煦的叛乱,都是这种情况。
写在最后
皇帝御驾亲征的情况,并不多见。历史上400多个皇帝,御驾亲征的,也不过一二十个。
毕竟,就算皇帝本身骁勇善战,出去打仗,也是有一定危险的。一旦皇帝战败,对朝廷的自信心,以及接下来的工作,都是沉重的打击。
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全军覆没,自己也当了俘虏,就害得明朝差点弃北京南迁,成为第二个南宋。幸好于谦和明代宗朱祁钰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守北京,才保住了明朝的基业。
周武帝宇文邕,后周世宗柴荣,都是在打仗的路上病倒,留下孤儿寡母,导致王朝覆灭,继承人被篡位。
朱棣在御驾亲征的途中病逝,也差点引发一场继承人危机。当时太子朱高炽远在北京,而汉王朱高煦野心勃勃,想要趁乱夺位。幸好朱棣身边的大臣处理得当,才让朱高炽成功继位。
皇帝御驾亲征,危险系数实在是太高了,还是坐镇后方,把打仗的事情交给前方将领,才比较稳妥。
你觉得是不是呢?
你又知道哪些关于皇帝御驾亲征的事迹呢?都来说一说吧。
历史上有哪些帝王御驾亲征成功?
自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皇帝之后,到清朝灭亡前,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了422位皇帝,在这些皇帝中,能够御驾亲征的皇帝本来就屈指可数,而御驾亲征并且成功了的皇帝更是寥寥无几。
所谓的御驾亲征指的是皇帝亲自率军作战,并且还能成功的,必须要说明的是,皇帝在称帝前四处征战不算,称帝后征战才算,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南朝宋武帝刘裕、明太祖朱元璋,他们都是在称帝亲自征战的,称帝后就没有御驾亲征了。
被追封为皇帝的不算,比如魏武帝曹操、清太祖努尔哈赤,这两人终生没有称帝;幕后指挥的皇帝不算,比如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这四位都是幕后指挥战争的皇帝。
皇帝
御驾亲征失败了的不算,比如汉昭烈帝刘备、前秦世祖符坚,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打得大败,符坚在淝水之战中被谢安打得大败。
这样算起来,御驾亲征并且成功了的皇帝只有六位。
1、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垓下之战结束后不久,刘邦在山东定陶称帝,正式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布衣天子,刘邦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称帝前后都曾四处征战,并且成功统一天下的皇帝。
虽然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了项羽,但是刚刚建立的西汉王朝并不稳固,外有匈奴虎视眈眈,内有异姓诸侯王图谋不轨,刘邦在称帝后,采取外和内征的战略,对待匈奴采取和亲的政策,对待异姓王的叛乱采取了严厉打击的战略。
刘邦
刘邦称帝后第一个发动叛乱的是燕王臧荼,刘邦听说后御驾亲征,几个月时间,刘邦就打败了臧荼并杀死了他,这是刘邦成为皇帝之后的第一次御驾亲征,很成功。
刘邦第二次御驾亲征是讨伐发动叛乱的陈豨,陈豨是西汉开国功臣,是诸侯国赵国的相国,统领赵国与代国的边防部队,陈豨手中有兵权,心中有野心,再加上又有人向刘邦密告陈豨有违法行为,于是陈豨发动了叛乱。
刘邦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喜欢御驾亲征的皇帝,当时刘邦手下将领人才济济,周勃、樊哙、曹参、灌婴等人都可以率军讨伐陈豨,但刘邦还是自己御驾亲征,最终陈豨被樊哙手下斩首,陈豨从叛乱到被杀,将近一年时间。
刘邦第三次御驾亲征是讨伐韩王信,这个人跟淮阴侯韩信同名,为了区分,所以史书上叫他韩王信,韩王信驻守代地,被匈奴打败,因为害怕刘邦追究责任,就投靠了匈奴。
刘邦亲征
刘邦为了打击韩王信,开始了第三次御驾亲征,此次刘邦亲自率领步骑32万军队,很轻松地打败了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由于轻敌冒进,刘邦被匈奴单于冒顿率领40万骑兵包围在白登山,最终刘邦依靠武力与计谋脱身,并与匈奴和亲,而叛乱的韩王信则被汉军将领柴武所杀。
刘邦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御驾亲征是讨伐淮南王英布,英布是反秦战争与楚汉战争时期的猛将,靠着个人勇武与胆识,被项羽封为九江山,楚汉战争时期,被刘邦成功策反,彭越、韩信先后被杀,英布也担心自己被杀,再加有人告密,于是在刘邦的暮年发动叛乱。
英布叛乱时,刘邦已经生病了,原来不想御驾亲征的,可经不起吕后的请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率军亲征,很快刘邦与英布大战,英布是屡战屡败,刘邦是愈战愈勇,英布最后被长沙王吴回诱骗杀死。
皇帝御驾亲征
刘邦的四次御驾亲征,每一次都成功了,只有白登山之战不胜不败,算是平手,这说明刘邦是有军事才能的,而且还不弱,至少在秦末汉初,刘邦的军事才能仅次于项羽和韩信。
2、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拓跋焘是北魏的第三位皇帝,北魏是鲜卑人政权,出身游牧民族,拓跋焘骁勇善战,12岁还没有即位时,就上前线与柔然人作战,15岁时,拓跋焘即位为帝,几个月后,柔然人大举入侵北魏,并且攻陷了北魏旧都盛乐,一时之间,北魏政权处于危机之中。
15岁的拓跋焘率领北魏轻骑迎战柔然骑兵,面对柔然的6万骑兵,拓跋焘并没有退却,而是御驾亲征、拼死作战,迫使柔然退兵,几个月,拓跋焘还做出北伐柔然的战略,想要一举解决北方的威胁。
在拓跋焘的数次北伐之下,柔然人被打败,被迫向北方逃走,据说木兰从军就是发生在拓跋焘北伐期间,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拓跋焘北伐柔然的战争是成功的,北魏军队一度打到了瀚海,其势力到达了整个蒙古高原。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拓跋焘在位期间,先后13次攻打柔然,把柔然从强大打成了一蹶不振,成功地解除了北魏的北方威胁。
打击了柔然之后,拓跋焘率领北魏军队开始攻打胡夏政权,胡夏政权是匈奴别部铁弗人赫连勃勃建立的,拓跋焘第一次攻打胡夏只是抢劫了一番就回军,第二次攻打胡夏采用了诱敌之计,以弱兵示敌,引诱夏军出城作战,以强兵埋伏,一举攻占了胡夏政权都城,俘虏了胡夏皇帝赫连昌,灭亡了胡夏政权。
北伐柔然与西灭胡夏都是拓跋焘御驾亲征,除此之外,拓跋焘还御驾亲征灭亡了北燕和北凉政权,这是十六国时期的两个割据政权,在一系列征战之下,拓跋焘统一了整个北方,稳定了北魏的势力范围。
拓跋焘还亲自率军平定了关中地区匈奴别部卢水胡人盖吴的起义,拓跋焘时期的北魏是其历史上最强大的时刻,拓跋焘作为北魏皇帝,不断开疆拓土,这一切都是在拓跋焘成为北魏皇帝之后完成的,而且绝大多数是御驾亲征。
北魏军队
3、后唐庄宗李存勖
李存勖是沙陀人(西突厥一部),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开国皇帝,他的父亲李克用是唐朝的河东节度使,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李克用是朱温的头号敌人,李克用去世后,李存勖继承了李克用的爵位与职务,并与后梁继续为敌。
李存勖在称帝前,亲自率军在潞州之战大败后梁军队,在柏乡之战又歼灭了后梁军队的禁军精锐,李存勖在不断南征北战中,统一了河北,还在幽州保卫战中,打败了契丹军队。
李存勖称帝后,仍然御驾亲征与后梁作战,仅几个月时间,李存勖夺取了郓州,打败并杀死了后梁名将王彦章,成功突袭后梁都城汴州,后梁皇帝朱友贞自杀身亡,李存勖御驾亲征灭亡后梁。
后唐庄宗李存勖
两年后,李存勖死于后唐内部的兵变,他是为数不多战死沙场的皇帝之一,虽然如此,仍然不能抹掉李存勖灭亡后梁政权的巨大的功绩,这仍然算做李存勖御驾亲征的功绩,李存勖也是为数不多的个人勇武与谋略具备的皇帝。
4、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是后周的第二位皇帝,由于开国皇帝郭威没有儿子,于是把帝位传给侄子柴荣,柴荣即皇帝位仅仅一个月后,北汉与辽国联合进犯后周,柴荣虽然身为皇帝,仍然决定御驾亲征,在高平之战中,柴荣亲自督战,大败北汉军队。
几个月后柴荣打到了北汉都城,但未能攻下,柴荣在位总共只有五年时间,却花了三年亲征南唐,三战三胜,打得南唐割地求和,成为后周的藩属。
柴荣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亲征辽国,用了42天的时间,攻取了17座县城,这次亲征因为柴荣突然患病而终结,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君主,死的时候只有38岁,如果他多活十几年,哪有后来的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
后周世宗柴荣
后周世宗柴荣文武双全,勤政爱民,虽然是商人出身,但是柴荣当了皇帝之后喜欢御驾亲征,在位五年时间,先后打败北汉、辽国、南唐,以当时后周实力的,柴荣不死,统一整个华夏也不是不可能。
5、明成祖朱棣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是通过靖难之役打败朱允炆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的,朱棣的军事才能很高,在靖难之役中以800亲兵起家,打败了占有绝对优势的大明王朝的数十万军队,成功当上皇帝。
朱棣当上皇帝后,先后五次御驾亲征北伐,攻打盘踞在漠北的蒙古,第一次北伐,朱棣率领的明军在飞云山大战打败蒙古鞑靼五万骑兵,第二次北伐,朱棣打败瓦剌首领马哈木,第三次北伐,朱棣打败鞑靼部首领阿鲁台,第四次北伐,逼降鞑靼部首领也先土干,第五次北伐,成功抵御鞑靼的进犯。
明成祖朱棣
这五次北伐都是朱棣御驾亲征,通过五次北伐,明军打败了蒙古鞑靼部和瓦剌部,彻底解决了蒙古人侵犯明朝边境的事情,朱棣是明朝除朱元璋之外,能力最强的皇帝,尤其是他在军事上的成就,可比肩秦皇汉武。
6、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后,皇太极成为后金首领,他在没当皇帝之前,就一直跟随父兄长辈南征北战,是从战场上一路打出来的,有着极为丰富的战争经验与军事才能。
皇太极参与了萨尔浒战役,此战后金军大败明军,歼灭5万明军,后金在皇太极的带领下,势力范围一步步扩大,皇太极称帝后,改国号为大清,仍然四处征战,称帝后的第一次御驾亲征是讨伐朝鲜,打败了朝鲜,并将朝鲜收为藩属。
皇太极
皇太极第二次御驾亲征是松锦之战,这一战战果辉煌,生擒明将洪承畴,逼降祖大寿歼灭明军五万多人,清军占领了除宁远之外的所有关外城池,为后来的清军入关奠定了基础,皇太极是清朝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位皇帝,也是能征惯战的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