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客观评价《天幕红尘》这本书?《天幕红尘》是在《背叛》《遥远的救世主》之后第三部小说,如果你仔细看的话,这三部小说是在一层一层的上一个台阶,直到最后达到了巅峰...
如何客观评价《天幕红尘》这本书?
《天幕红尘》是在《背叛》《遥远的救世主》之后第三部小说,如果你仔细看的话,这三部小说是在一层一层的上一个台阶,直到最后达到了巅峰之作。(豆豆的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这三部书中涉及的知识面太广了,而且有深度,没有达到一定阅历和高度,是根本写不出来的)
《背叛》中的爱,是为了我爱的人我可以算计身边的一切人,但最后却被背叛,这个庞大的背叛是为了大爱,为了普罗百姓。背叛背叛的好,是在商业利益中何为底线,赚钱不应踩着别人的尸体往上爬。诗人方子云自杀,就是诗人底线崩溃,为了坚守自己的情操选择了自杀来守护灵魂净土。夏英杰在写完《遥远的救世主》也选择了自杀,宋一坤,这个布局的人,他是所有事情的中心,最后,为了忏悔选择将自己的生命了结在无人所知的背景之下。
《遥远的救世主》围绕核心是拯救和救赎,里面围绕经济、佛教、社会发展、文化属性、阶层跨越以及人的救赎展开,《遥远的救世主》主要讲天道,而《背叛》是讲人道,人道充满了杀戮。天道补其不足,损其有余。人道是损其不足,补其有余。
到了《天幕红尘》更上一层楼,颇有点像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
第一重: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天幕红尘》就在人生的第三重境界里,为什么我说是第三层。
第一讲爱情的时候,《背叛》中夏英杰是为了爱情不择手段,可结果呢,让事情演变的更糟糕,她是有名有地位了,可活着没什么意义和追求了,是她把宋一坤变成了一个魔鬼,即使这个魔鬼给她奉上再多的金钱和地位都没用。《遥远的救世主》中爱情得到了升华,讲的是天国之恋,即便如此,也落入因果中。如果没有丁元英,芮小丹可能还能好好活着,但一旦进入了某种关系中,好像个人命运发展既定轨道上,芮小丹的死也成了某种必然。
爱情爱而不得,是人间地狱,可爱情一定得在一起吗?不一定。所以,才有了《天幕红尘》中方迪的精神恋爱,她对叶子农的爱是把他的思想化成实践,让自己独立的屹立。她的爱干净、纯粹,相比较前两部的女主,方迪的确大气,不拘泥于男女之间的相守。
这个世界上的爱情,只要发生必然走向衰败,这是必然的事实。男女之间从陌生到熟悉,最后都会变成男女之间的一种较量,进入婚姻之后爱情就彻底废了。因为婚姻是埋葬爱情的坟墓!爱而不得,才是爱情永恒的保鲜剂!
《天幕红尘》为什么叫天幕红尘,当天幕落下来的时候,红尘也就消失了。简单的四个字引发无尽的联想,天幕的遮盖下演绎的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最后又是怎样的结果。
苏联解体,罗家明自杀。见路不走的第一人因为这四个字自杀了,给人们遗留下是惊叹的问号,还有继续待解决的烂摊子。引出的主人公叶子农,这个人物角色从出场到死亡的强烈反差,他最大的就是源于个人的学识、能力魅力,叶子农利用劳务输出,变相移民快速解决了105万的债务。他把实事求是用在解决具体问题上,赢得了众多人的尊敬,虽然他原本可以不用对这件事负责的。
里面有一句话是叶子农临死前说的,日光地下,并无新事。这是圣经里面的一句话,的确是只要是人的那些事情,就离不开人性,基本上就是一个死结,推都可以推出来。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维护者,叶子农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虽然短暂,但却丰富多彩。记得他关于哲学里面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做了论述,一下子解决了我多年的困惑。
判断一种文化的利弊,如果不是以认识事物真相和接近事物规律的法理论,而是以东方和西方的方位论,以黄土和海洋的颜色论,以传统和现代的时间论·····这就唯了,要么东方西方,要么黄色蓝色,要么唯心唯物,要么儒家法家,很多的,这个思维半径已经不足以有效判断事物了。讲唯本身就是错,说唯的已经有一大堆,再弄个唯心和唯物的统一就更错,那不叫统一,那叫搅拌,就更一锅粥了,人陷入这个境里出不来。很多事都无解,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非此即彼。gu如果不以方位、地域、新旧为判断,而是以认识事物的真相和接近事物的规律的有效为判断,你就不在意它古今中外。
最后,叶子农为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外被枪杀,也算是为父母从前沉冤昭雪。
豆豆的第三本书,更像是一部政治色彩浓郁的小说。我们活着,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未来里,你没看到马克思不能说你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你不谈政治不能否认它的确保护你的个人权利,站在社会主义的天空下,豆豆的第三部小说无疑是在世界上宣扬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成功,而且大力抨击了西方虚伪的民主制度。
如何客观评价《天幕红尘》这本书?
《天幕红尘》是豆豆的第三部小说,就像《遥远的救世主》一样,这也是一部糅合商业、爱情和人生为一体的哲理小说,其探索的主题非常深奥,引人深思。但是,两部小说也有不同之处,《遥远的救世主》相对来说更容易读懂,更有情节方面的吸引力,而《天幕红尘》更似乎更难懂,需要有耐心才能读进去,需要有一定的哲理思维领悟书中的深意。小说围绕着主要人物叶子农,展开一系列故事,他身边的几位女性都很有特点,她们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与叶子农接触,而戴梦岩和方迪就以不同的方式,深深爱着叶子农,她们很特别,很能吸引人。叶子农的思维能力不一般,他的境界很高,甚至比《遥远的救世主》里的商界怪才和文化沉思者丁元英更高。
那么,叶子农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对他的哲理思维该如何理解呢?《天幕红尘》到底在阐述什么样的的主题思想呢?
01
小说先从石油商人罗家明说起,罗家明在商界干得不错,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他在莫斯科的一栋商务大楼里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办公楼,而在1991年8月24日,罗家明就在商务大楼的25层的办公室里用枪对准了自己脑袋开枪自杀。
豆豆的小说有一种写法让人感到震撼和恐惧,那就是小说中关于重要人物的自杀,比如,《遥远的救世主》里美丽睿智的女警察芮小丹,成功的商界大亨林雨峰,以及心胸狭隘却敛财野心不小的刘冰,他们都自杀了,原因不同,但似乎都有其道理。然而,他们的自杀惨剧,让读者感到震撼,同时也让读者不忍去接受。
《天幕红尘》里的罗家明也自杀了,而导致罗家明自杀的直接原因是前苏联解体事件凸现,使他的投资惨败。
1991年8月19日,世界局势出现巨变,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了,苏联体制崩塌。而罗家明此前一直在和苏联方面做生意,他投资苏联石油开采,与苏联的两位高官公子共同融资500万美元投资150口油井。他们本想将所投资的油田转手倒卖给美国的一家石油公司,以从中赚取巨额利润,然而,苏联解体了,局势出现巨变,罗家明的投资活动惨败,他欠下了105万美元的大额债务,而且,还把他多年来赚来的135万美元都赔进去了。
作为个体的人在局势巨变的档口上,面对打击往往是很难撑住的,原本在美国生活过得很不错的罗家明一家突然受影响,罗家明的母亲在得知罗家明自杀的第二天就因心脏病突发而离世了,罗家明的女儿从此没了父亲。罗家明的妻子林雪红在曼哈顿经营着一家中餐馆,称为裕香阁,原本经营还比较顺利,然而,罗家明自杀了,罗家明的母亲去世了,林雪红富裕不了了,她在生活中也很难体验到香甜了,“裕香阁”再也无法最“裕香”了。林雪红将料理罗家两母子的丧事大都交给了罗家明的妹妹去办,而她自己却要想着法子应对这突然从天而降的严峻难题,她将自己关在屋里,思考着如何摆脱困境,罗家明已经走了,唤不回来了,但他留下了一百多万美元的债务,这该怎么办呢?
林雪红不是遇事撒手而逃的人,但是,面对着这巨额的债务,她感到十分头痛。而且,在105万美元的债务中有60万美金是私人债务,而且是罗家明的四位朋友的债务 ,其中著名香港影星戴梦岩女士36万美元;在纽约开着家传面馆的慕容久12万美元;俄罗斯朋友库格列夫6万美元;美国电视台新闻编导布兰迪6万美元。
林雪红思来想去,最后她找到一个办法:到柏林找罗家明的朋友叶子农帮着解决。这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她认为她这么做是有理由的,因为她常听她的丈夫说起叶子农的事,叶子农是很有办法的人;此外,罗家明自杀前的一阵子曾收到叶子农送给他的四个字——“见路不走”,从那时起,罗家明就变得神情恍惚,所以,在林雪红看来,对于罗家明的死,叶子农是该负一定责任的,因而找他帮着处理债务是合理的。
林雪红不是胡搅蛮缠的女人,但她也不是愿意忍气吞声的人,她认为有理的事,她会果断去做。
02
四年前,罗家明与叶子农初次相识,他还以为叶子农是骗子,但过了一阵子,他却对叶子农非常佩服,叶子农的见识和智谋让罗家明觉得他是一位高人。
当时,罗家明还没去俄罗斯,在北京开公司,有一天,叶子农突然找到罗家明,拿出500元放桌面上,称买罗家明5分钟时间谈一个投资项目,叶子农建议罗家明出资5万元投资叶正在运作的一个项目,投资时间一年,投资结束,叶子农将付给罗家明50万元。罗家明想,有这么好的事吗?在他看来,叶子农多半是一个骗子,不过,他还是决定掏些钱,看看叶的骗术到底有多高明?
叶子农讲了五分钟之后,罗家明拿出2000元交给叶子农,他叶子农说:
“温州人向来都是赚别人的钱,你要能到温州赚来温州人的钱,我就给你投资,若你要是骗子,那你的学识也不是一般的骗子,这点小钱就当赏识你的学识吧”。
罗家明当时只是想把这2000元当成是赏给高级骗子的赏银,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叶子农在半个月后便将8000元交到他手里。叶子农说,他与温州人做生意,赚了钱,有据可查。罗家明遵守此前约定,拿出了5万元交给叶子农。
一年之后,叶子农来找罗家明,依约付给罗家明50万元,罗家明问叶子农所做的项目赚了多少钱,叶回答说赚了200多万。
罗家明自此感到叶子农是个能人。罗家明想用他,带他一起到美国去发展,然而,叶子农对此不感兴趣,他说现阶段已经财务自由,有足够的钱可以去柏林了,暂时不再折腾了。
罗家明知道再劝也没有用,他把50万还给叶子农,他对叶子农说不想拿这笔钱,若是叶子农想表谢意,就送一句值钱的话。
叶子农沉思片刻,送给罗家明四个字:“见路不走”。
而这四个字其实就是《天幕红尘》这部小说讨论的主题。
03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叶子农赚了一大笔钱之后,便急冲冲想去了柏林呢?他到柏林是为了什么?
作者在《天幕红尘》中通过回答这个问题而展开对小说故事背景的描绘,以及描述叶子农这个男主角的格局和追求。
叶子农到了柏林,立即买下了一间16平米的商铺,同时,他还在贫民区买下一间40平米的破旧小屋,店铺和小屋共花了32万美元,之所以买商铺,是为了收租金以支付日常费用。
如此一来,叶子农就可以安下心来研究他的深思的思想学术了,他所特别感兴趣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他思考着:柏林墙即将倒塌,东柏林的共产主义运动变化会怎样呢?
他想见证历史事件,思考未来发展趋势。
叶子农年轻时就非常兴趣哲学,他16岁时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初中下乡时为了读马恩列原版著作,他坚持自学英语和德语,后来,他上了政法大学,但只读了两年就退学了,之后,考进佛学院,但亦只读了两年便退学了。
叶子农的朋友张志诚曾问过他:“你研究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去上佛学院?”叶子农的回答是:“因为感觉困在境里,出不来,想找个解。”
难道他去柏林是想真实感受柏林墙倒塌?或者是想为他自己寻找走出理论困境的答案?
叶子农到柏林想避开商业事务,想避开繁琐事务,但是,烦事却“追到”柏林来了。
04
罗家明的夫人林雪红追到柏林了,而且,林雪红在通过海外华商会找到了叶子农的住址后,她没有事先通知叶子农,便联系上了罗家明的四位债权人,带着他们一起追到柏林。
林雪红有雷厉风行处事和不讲情面的精明,只有她认为有理的,即便不合情面,她也会执着去做。
很明显,她是想将通过领着这四位债权人到柏林,找到叶子农,让叶子农分摊罗家明欠下的债务。而且,她认为她这么做有不需言明的理由。
其实,这四位债权人心理明白,债务的事与叶子农不搭边,但是,他们还是硬着头皮跟着林雪红到了柏林,这一是因为多少有点想能得到一些还款;二是带着好奇心想见识一下叶子农到底是怎样的一位高人?
叶子农刚到柏林,没有理由拒绝华商会主席的邀请,他很爽快地前去参加他不知情的会议。叶子农和林雪红是第一次见面,此前互有耳闻,但从未当面见过。林雪红自我介绍并说明情况之后,叶子农此时才知道罗家明已去世。林雪红介绍了同他一起来的人,并说明了罗家明的遭遇,而且,还直接说出了她邀请这些人一起前来找叶子农的目的。
现场一片寂静,林雪红以期待的眼光看着叶子农;而四位债权人的表情中,既有些许愧疚,亦有某种期待。
让林雪红和几位债权人没有想到的是,叶子农并没有推脱责任,也没有敷衍式地拿出一些钱来应付。他思考了一会儿之后,很快提出了一个解决罗家明的生前债务的办法来。
叶子农的这一积极态度不仅使四位债权人感到有些意外,而且,也使林雪红十分惊讶,十分高兴。林雪红感叹自己这回赌对了,同时,她带着些许的歉意,从心里赞赏叶子农能有此担当和气度。
叶子农本想到柏林后专心思考学术思想,可是,林雪红来了,他静不下来了,然而,他一旦出手,就很不一般。
此时,叶子农很像《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丁元英,丁元英一旦决定帮王庙村搞扶贫产业,便雷厉风行地策划和开始办起了音响厂。而叶子农答应了林雪红等人之后,便立即策划了一起在布达佩斯办厂的大型的劳务输出,他们仅仅用了51天,就成功完成了完美的债务还款计划。这一商务活动不仅帮罗家明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而且,还帮林雪红保住了餐馆,让林雪红能继续让家人过着顺利的生活。
看来,林雪红原先对叶子农是有误解的,叶子农并非让罗家明别干了,并非认为罗家明无路可走了,他送给罗家明的四个字是另有深意。关于为何送给罗家明“见路不走”四个字,叶子农曾对他的朋友老九这样解释说:
“见路不走是提醒他,甭琢磨什么高人、高招儿,是让他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的,是让他实事求是的,可他还是奔高人高招儿去了,因为他是要做高人的,甭管啥道理先别妨碍他做高人再说,这一奔可就瞎了,罗家明就是这样死的。”
林雪红后来才明白,叶子农是好心劝罗家明要实事求是,别老想着找高人出主意想赚轻松大钱,而罗家明却不想当老实人做老实事。
虽然说此次策划还债项目,让林雪红和四位债权人确认叶子农是真正的“高人”,但是,叶子农这位高人的高招却很普通,归纳起来就是“实事求是”。到了柏林,叶子农想“隐世”专研学术,这就是他此时要办的“老实事”。
叶子农之所以想潜心静下来在柏林研究学术思想,是因为他将常人追名逐利的事视为“都是人的那点事。”也就是说,追逐名利的人,在追逐路上,所干的也就是那点事,图名图利而已。
05
叶子农喜欢静,喜欢潜下心来思考他所感兴趣的问题,他喜欢避开喧闹的街市和名人圈,过着隐世般的生活。
叶子农在柏林,犹如丁元英刚到距离北京四、五百里的古城隐居时一样,很少出门,大都是关在屋里看书,做笔记,思考问题。他阅读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宗教、哲学和西方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书籍,他备有三台录像机和大量的录像带,其他物品很少,生活很简陋、平静。
当然,叶子农一旦出了门,他的表现就大不一样了,他很注重出门时要有体面,穿戴要整齐、得体,就连乘坐的车子也要擦得干干净净的,他的理由是:“出了门就要遵守公共规则”。
可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叶子农,即便如此隐居式地呆在屋里读书和思考问题,却也没有能真正平静,他被迫卷入了美国的一场政治阴谋之中,有人在找他的大麻烦。
叶子农虽然不惧怕,但却有人在为他担心着,原本是跟着林雪红来讨债的香港影星戴梦岩,在多次与叶子农的接触后,被他的智慧和气度折服了,她深深地爱上他。戴梦岩为了保证叶子农的绝对安全,在叶子农在柏林的居留权还有一个月才到期时,便提前劝他搬到巴黎,并花重金雇了顶级安保公司的保镖来保护叶子农的安全,她担心欧洲极端主义份子谋害叶子农。
可是,叶子农在巴黎被周全保护了一阵子之后,他受不了了,虽然同样是呆在屋里,但在叶子农看来,被一个女人圈护在屋子里不许出门,与主动隐居在屋里读书思考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犹如过着洞鼠般的生活,后者却是闲适自由的隐居着;前者是有屋不想呆着,后者是很有主动性的“见路不走”。
两人为“圈居”问题激烈争论,最后戴梦岩妥协了,她只好安慰自己说:
子叶的命比我重要,能让子农舍命的东西一定比我的命更重要。
戴梦岩答应为叶子农撤去安保,让他照常随意出入。叶子农心里非常清楚,戴梦岩是为他好,但他感到该发生的事迟早会发生,他不想委屈自己去迁就“人的那些事”。
结果,被戴梦岩料到了,叶子农随意出入没多久,有一次,当他在米其林餐厅吃完大餐往回走时,对面楼上无声手枪的子弹射中他的胸膛,叶子农正如戴梦岩所担心的,被极端分子夺去了生命,年仅38岁就去世了。
在“民主”国家的闹市区,叶子农这位热衷于隐居思考重大问题的探索者,死在极端民主分子的枪口下。
06
深情爱着叶子农的还有另一个女人,她叫方迪,此前,叶子农根据他的“见路不走”理论,为方迪和老九提供关于连锁面馆的运营策略,获得巨大成功,方迪爱上了叶子农,被逐渐理解他的“见路不走”的理念。在小说中,方迪是最能理解叶子农的。
方迪不一般,她出生于将军家庭,25岁就获得美国双硕士学位,上学期间在老九开的家传面馆里打工。虽然家庭背景不一般,但方迪坚持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她喜欢自己动手做事,而非等待着别人给予。老九将她介绍给做叶子农做临时翻译,方迪一下子被叶子农的智慧和气度所折服,并很快爱上他,她感到她与叶子农相遇能有一种灵魂契合的精神快乐。
方迪深深地藏着她对叶子农的爱,在朋友面前从不透露,仅一次对她父亲提到过。当叶子农在巴黎遭枪杀以后,在巴黎的戴梦岩遵照叶子农的遗愿,不留骨灰和墓地,把他的骨灰撒进了塞纳河。戴梦岩为叶子农的安全操尽了心,但却没有能使他免遭杀害,这位痴情女子最终算是帮他完成了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在塞纳河。
然而,真正能与叶子农心意相通的是方迪,她在北京悄悄买下了一座山清水秀又宁静的墓地,墓碑上只刻了“方迪”两个字,而在墓里,她却放了叶子农常常用来喝茶的大搪瓷缸子,同时,也放下了方迪跳舞的录像带,她让她的影像在坟中默默地陪着叶子农,而且,在她心里深藏对他深情的爱。
在方迪看来,让叶子农安详住在北京宁静的墓地里比让他在塞纳河上空漂泊要好得多,方迪在心里对他说:
“我心里的牵挂总得有个寄托吧,我就是放心不下你老在外面飘荡,总有个刮风下雨的时候吧,你要是不嫌弃呢,碰到刮风下雨就进来躲躲,累了就来歇歇脚,我把心放在这儿了,你什么时候来我都陪你。”
方迪认为她最懂叶子农,她对叶子农说:“我要表扬你,一是有底线,二是包容女人。”
07
跟叶子农交流过的男男女女,几乎都会被他的个人魅力和智慧、气度所感染或折服,然而,叶子农的人生观却是很平实的,他主张:
“不找死,不找活,平常过日子就好。”
叶子农所追求的是一种生活常态,不刻意为之,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自如地活在当下,面对生死、聚散、起伏、荣衰,他能淡然处之。
《天幕红尘》里的叶子农似乎比《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丁元英,在看待红尘事物方面看得更透彻,在人生境界方面,其修养更高一筹。
佛家讲“无所住”,强调:见相非相,即见如来;而叶子农悟却出一个道理:“见路非路,即见因果”。
其实,《天幕红尘》所阐述的是一种深刻的理念:
天幕之下,红尘之中,欲想跳出苍穹,远离尘世,这是不可能的;人生在世,所能做的正确的事,就是拥有智慧,能悟到“见路不走”的道理。
见路,说明看到了路,有了进退方向,并知道对于欲求达到目标的人,路上有各种各样的障碍,若盲目前行,将危险重重,或将陷入困境。而能选择不走,就是已知有不走的道理,就是说,能知足,懂取舍,心有不住,才能豁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