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签名
  • 格言大全
  • 名言大全
  • 笑话大全
  • 知识问答
  • 生活家居
  • 星座运势
  • 宝宝起名
  • 休闲爱好
  • 百科大全
  • 古代皇室家族称呼舅舅,古代皇帝为什么大多数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呢

    栏目: 知识 日期:2024-02-13 18:02:19 浏览量(来源:小华

    [摘要]古代皇帝为什么大多数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呢?因为舅舅没有皇位继承权,想当皇帝难度大,而叔叔天然拥有继承权,挖个坑给自己,就可以取而代之!古代皇帝为什么大多数...

    古代皇帝为什么大多数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呢?

    因为舅舅没有皇位继承权,想当皇帝难度大,而叔叔天然拥有继承权,挖个坑给自己,就可以取而代之!

    古代皇帝为什么大多数都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呢?

    古代皇帝重用舅舅却不重用叔叔,主要是舅舅们比叔叔可靠得多。


    在封建社会时期,有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就是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一般都喜欢重用自己的舅舅,对他们委以重任,授以高官,从而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著名的外戚集团。

    其中在两汉时期,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比如像汉文帝母亲薄太后一家,而到了东汉时,作为外戚的舅舅们,更是成为当时朝堂上的主要角色。

    但与之相反的是,皇帝们在重用舅舅,大力扶持外家的同时,对于自己的叔叔们,却相当不感冒,不仅很少重用他们,反而动不动就对其进行打压,甚至有机会还往死里整。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们会重用外家的舅舅,却不重用在血脉上更亲近的叔叔呢?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无数次血的教训告诉皇帝们,虽说叔叔是自己父亲的兄弟,但他们显然并不太可靠。


    不仅皇帝认为叔叔们不可靠,包括整个宗室集团,对皇帝来说都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什么叫做宗室?简而言之,就是与皇帝拥有同一个老祖宗的那群人,说得更简单点,就是和皇帝的父系血脉有关系的人。

    像叔叔、伯伯、兄弟等,这些都是宗室的成员之一,正因为他们与皇帝有血缘关系,所以他们也被称之为皇族。

    按理说,这些宗室们既然从血缘关系上来讲,是皇帝最为亲近的人群之一,那么理应该被皇帝重用才对。

    但事实上,历朝历代的皇帝,对宗室的态度历来就相当冷淡,很少去重用他们。

    当然,也不是所有皇帝都不重用宗室,至少在秦朝之前,君王们对宗室还是比较重用的,包括东西周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宗室中曾出现过很多在朝堂上担任重要职位的例子。

    但这一切,到了秦朝时就戛然而止。

    从秦朝开始,宗室就逐渐不再被君王们重用,尤其是在秦始皇嬴政亲政之后,对于宗室的封赏,几乎是微乎其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里面有三个原因。

    其一,当时秦国的宗室,整体上没有太大的实力,说白了就是没出什么像样的人才,整个赢氏宗族中,可能也就秦始皇嬴政的叔父嬴傒还能上台面,其他的赢氏宗族成员,很难挑出来一个能堪当大任的人。

    没有能力,自然就得不到重用,这是自古以来都适用的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其二,秦始皇在位后,他的目光不仅仅是做一个诸侯国,而是一统天下,既然要完成一统天下这个伟大目标,那么就必须吸纳更多的人才前来为秦国效力,不管是将才还是帅才,总之就是需要那些对秦国事业有帮助的人。

    而上文也讲到,在秦国的宗室内,是没有这样的人才的,那怎么办呢?自然是征召天下的有才之士。

    因此,秦始皇嬴政在重用有才之士时,自然就会把秦国那些没有能力的宗室晾在一边了。

    其三,对秦始皇来说,作为与他血脉最近的赢氏宗族,不仅没什么积极地作用,反而还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秦始皇在招揽人才的时候,赢氏宗族由于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影响,还联合起来,干出了驱逐外客的事情。


    不仅仅是在秦始皇当政时期,在他之前,包括他的父亲和爷爷在位时,宗室一直以来都是麻烦的制造者,制造矛盾最多的也是他们,如此一来,秦始皇吸取前辈教训,自然也就不会重用他们。

    最重要的是,秦国当时的律法,规定了没有能力和没有战功的人,是做不了太大的官职的,因此,秦始皇也不可能会冒着违背律法的风险,去重用这些没有什么能力的赢氏宗族。

    当然,秦始皇嬴政在位时不重用宗室,有一定特殊的时代背景,但在他驾崩前后,秦朝在权力更迭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则是后世不敢重用宗室的原因之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驾崩于东巡途中的沙丘宫(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在他死后,他的次子胡亥,联合赵高以及李斯,下发了假诏书,诏书内容为秦始皇安排胡亥继位,而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则被胡亥等人假借秦始皇的名义,逼迫其自尽。

    胡亥的所作所为,为秦朝的覆灭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同时,也为后世的皇权的更迭,起了影响极坏的头。

    那就是,皇帝这个位置,是可以通过手段争取来的。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古代人讲究“家天下”,所谓“家天下”,即帝王把天下的土地、臣民都当成自己一家的私产。

    而皇权,同样也是世代相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世袭君主制”。

    “家天下”这种现象,是原始社会氏族体系解体后开始出现的,严格来说,从夏朝时,就已经出现了家天下这种概念,随着朝代的更迭和变迁,这种概念也就逐渐演变成了更为清晰的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江山和政权就成为了私人财产,比如汉朝,江山是刘家的,那么刘家的人就人人有份。

    这样的有个好处,就是刘家的人都有义务保护属于他们的江山,但除了这个好处之外,更多的就是坏处。

    什么坏处呢?这就意味着,这个皇位,人人都有机会去坐。

    比如说刘邦死后,刘盈能当皇帝,刘恒也能当皇帝,甚至可能的话,刘邦婚前所生的儿子刘肥,同样也可以做皇帝。

    也就是说,作为同姓的皇族宗室来说,只要时机允许,自己再努努力,那么他们都是有机会登上皇位的。

    而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比如,从南北朝时期开始,到唐朝灭亡,整个数百年的时间里,皇族的宗室内因为抢班夺权,上演过无数次自相残杀的事件。

    北齐王朝的开国皇帝高洋,就是踩着他兄长高澄的尸骨登上皇位的,虽说史料上记载的是高澄是在篡夺北魏政权前夕被家奴所杀,但在高澄被杀的第一时间,是高洋赶到了现场,而在高洋赶到后,高澄死了,刺客也死了。

    究竟高洋是去抓刺客,还是去帮刺客,这就很难说了,总之他是在高澄死后,登上了皇位。


    而高洋之后,他的儿子高殷前脚刚继位,后脚就被自己的亲叔叔高演赶下了皇位,并且还被秘密杀害,年仅十七岁。

    除了北齐有宗室操戈的情况之外,还有就是结束南北朝统治的大隋朝,同样也有这种事情的发生。

    隋文帝杨坚一共有五个儿子,原本立的太子是长子杨勇,但最终在一番角逐之后,次子杨广胜出,而杨广得势后,他的大哥杨勇,以及弟弟杨谅,全部死在了他的手中。

    隋朝对皇权的争夺,尚且属于暗中操作,而到了唐朝,就达到了明抢的地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朝初期发生的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七月,秦王李世民提前派兵埋伏在长安城的玄武门附近,将前来上朝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先后诛杀,迫使父亲李渊最终将皇位传给了他。

    如果说南北朝时期发生的宗室夺权流血事件,尚且影响有限的话,那么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完完全全是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

    这个示范告诉后人,嫡长子的地位,并不是不能动摇的,而皇位也是可以抢过来的。

    有了这种思想基础,在李世民之后,一直到唐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唐顺宗李诵登基,才算是真正出了一个以正统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

    而在唐顺宗之前,要么是弟弟抢哥哥的皇位,要么是叔叔抢侄子的皇位,还有老妈抢儿子的。

    这还只是唐朝,再往后类似的例子照样时有发生,比如大明朝的朱棣,不就是硬生生的把侄子朱允炆赶下皇位,自己个儿登了基吗?

    要知道,这还是在历朝历代的皇帝防着宗室,不重用宗室后的结果,但即使压制着,这些宗室们还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如果重用他们,岂不是早就乱了套吗?


    那么,历史上难道就没有重用宗室的皇族吗?确实是有,但最终,他们依然还是以血的教训收场。

    游牧民族出身的契丹人,就在建立辽国之初,采取了大力重用宗室的政策。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登基称帝,建立辽国,建国之初,阿保机将他的三个嫡子,纷纷委以重任。

    其中,长子耶律倍被立为皇太子,并被封为东丹王,次子耶律德光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掌握实权,三子耶律李胡也被委以高官。

    但在阿保机死后没多久,长子耶律倍与次子耶律德光就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最终,耶律德光即皇帝位,是为辽太宗。

    而败北的耶律培,不得不远走他乡避难,并在不久后,莫名其妙地被杀。

    不仅仅是阿保机儿子这一代人争夺皇位,在他们之后,他们这三房的后代,又因为皇位,整整厮杀了四代人,足足历经了五个皇帝。

    直到辽圣宗耶律隆绪登基后,靠着太后萧燕燕的铁血手段,将另外两房赶尽杀绝,才算是最终结束了辽国的宗室内乱。


    通过上述的诸多例子就可以知道,重用宗室的最大弊端,就是宗室因为身份的特殊性,在争夺皇位的时候,成本是相对较低的。

    毕竟他们都是一家人,你能当皇帝,我自然也能当皇帝。

    而这个道理,历朝历代的皇帝也相当清楚,因此,为了自己皇位的稳定性,他们也就不会重用包括叔叔在内的宗室们。

    但对于如舅舅这样的外戚,皇帝们却是另外一种态度,那就是扶持和重用。

    之所以会重用他们,是因为外戚的权势,建立在皇帝的妻子(或是嫔妃)身上,只有这个人成为皇后,或是受到皇帝的宠爱,那么外戚才会有出头的可能。

    这样一来,皇帝就有自主权,来决定哪个外戚能掌控权力,同时,皇帝也拥有裁决权,只要哪个外戚太过分,那么皇帝分分钟就能让这个外戚灰飞烟灭。

    也就是说,外戚是依附在皇权之下才能生存的,离开了皇权的支持,外戚什么都不是。

    比如西汉时著名的外戚卫氏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卫子夫的存在,卫家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和重用,而卫青和霍去病也就成为了重臣,但在卫子夫死后,卫家的地位,很快也就一落千丈。

    由此可见,外戚的权势,除了依附于皇权而存在之外,还具有时限性。

    换而言之,就是外戚可以更新,新的外戚家族可以取代旧的外戚家族,毕竟不管是皇后也好,还是皇帝宠爱的妃子也罢,她们总会有老去和死去的一天,一旦她们不在了,那么她背后的家族势力,也就会被新的家族所替代。

    这样一来,皇帝们就不怕包括舅舅在内的外戚权势过大,反正他们早晚又退出的一天。

    最重要的是,重用舅舅可比重用叔叔安全可靠得多,纵观历史,外戚篡权夺位并能成功的,仅有王莽一例,除此之外,再无第二家。


    当然,并不是说重用外戚就没有任何弊端了,同样也有不少坏处,只不过,与重用宗室对比,危害会小一些,因此,皇帝们也只能是两相害取其轻,重用舅舅而不重用叔叔了。

    上一页12下一页